關於天份與美感以外的事
04/11/2020 ・ Design
在做設計沒有一天不會懷疑這件事,就是我的設計夠不夠好?怎麼樣才算好?美嗎?厲害嗎?有創意嗎?夠酷嗎?
這時再點開 dribbble 和 Behance 就會陷入一種,為什麼我就是設計不出這麼厲害的畫面?
在求職過程中,遇到設計主管在面試中都蠻強調美感、天份這件事,他們希望尋求一個作品集非常厲害,認為只要找到美感好的人,其他的在進公司訓練就可以了,重點是美感要好、美感要好!
難道美感就是唯一的評斷標準嗎?
當我身處在設計的職場當中,深深感受到美感區分出設計師的身份高與低,美感好的設計師經常獲得創意發想的案子,而美感相對普通的設計師則是常接受行政或協助相關的設計工作,譬如完稿、發包、和客戶溝通等。
也許在設計工作室是這樣分配的,但如果要在設計行業工作,請不要將美感視為全部。
美感不代表一切
除了美感、天份以外,還有更多技能是非常重要的。譬如:專案時程控管、溝通能力、成本掌控、設計執行、行銷能力等;此外現行的設計行業分工更細,不只做創意的設計有更多除了注重美感以外的設計工作被受重視如 UX 設計。
可以先評估自己想要的設計工作是什麼?是平面設計?動畫設計?室內設計?還是 UI 設計 ? UX 設計?
評估自己的設計優勢與弱勢:
能否有效率的產出?能夠將明確的闡述設計理念?能夠快速的掌握客戶的想法?能否說服客戶接受你的建議?能否控管時程?能否將預算平均分配在每一個設計環節內?
因為將畫面設計出來之外,要經過許多的程序才能產出作品。
包含:設計前的研究、預算與成本評估、設計靈感搜集、設計執行、提案、打槍、再提案、再打槍、(然後陷入打槍、提案的循環)、終於在時程最後一刻拍板定案、與執行人員溝通製作過程(師傅、工程師不同專業人士合作),和他們溝通為什麼你要用這個紅色、為什麼需要這個效果,然後他回覆:可以做但是會遇到......的問題,好一點就微調作法,壞一點就打掉重新設計,然後再提案,然後執行、驗收等等。
總之,設計發想佔整個設計流程裡一個環節,還有更多設計之外的事需要執行。如果你可以面對這一大部分執行設計之外的事,那麼很慶幸的事你絕對可以待在這個行業裡!
千萬別仰賴天份與靈感
如果你是想要做創意發想相關的設計,那麼多看、練習絕對是不二法則。引用羅丹藝術論:
要有耐心!不要依靠靈感。靈感是不存在的。藝術家的優良品質,無非是智慧、專心、真摯、意志。像誠實的工人一樣完成你們的工作吧。
在你所認為的靈感是像天外飛來一筆的創意,但實際上在工作時,蠻常時候時間是有限的,你必須快速的產出草稿、想法,所以單靠突發奇想的靈感,不如說是平時必須訓練自己收藏靈感或是資料的方式,想像自己的腦中有無數的資料夾或是有一個筆記本、Pinterest Bord 等,平常時就需要多留意自己覺得不錯的設計,不管是廣告、UI 設計或是藝術品等,將他搜集起來。
長時間累積下來,你就有夠多的 Data ,這是在執行專案時就能夠視不同的情境而有背景的執行設計。
像是做科技類產品的頁面,有要高雅精緻的還是酷炫的感覺?這時要研究的風格或許是 Apple 這樣或是 賽博龐克這樣?並對這些風格素材背後連結出,什麼樣的顏色、效果或文字產生出這樣的風格?那有沒有不同種變化?
設計是多元與豐富的
最後,這邊要提的是設計圈是多元性與豐富的,每間設計公司擅長與風格都不同,每一位設計師所擅長的設計風格與也不同,甚至是一位設計師不同階段設計能力也會提升,所以喜歡或專精的設計也有可能會變化。
你可以現在很崇拜某一位設計師、設計公司,但那不代表一定適合你,你無法和他們一樣不代表自己弱或是不夠好,只是你們不一樣。
你也隨時可以改變或嘗試新的設計風格,如果只有某種風格或 Type 的設計,想想是不是也蠻無趣的?
所以,盡情的嘗試、練習吧!🖋🖍🖌
一切都會成為養份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