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執行新的生活計畫?

05/23/2021 ・ Life

Photo by Hello Revival on Unsplash

今年來到了五月,我才終於有時間好好靜下來想想接下來的生活。

其實上個月我已經列下今年的生活和工作目標。

和去年有些微不同:

簡化目標

相較於去年,這次列了三至四個項目,使用類似 OKR 方式,將目標、執行方式、都簡化描述,目的是讓自己能夠快速地、容易記憶目標。 其次加入 Review 的欄位,檢視這次的項目不管在達成或未達成時,都有一個總結。

計畫示範

計畫示意

會調整的原因是觀察去年,我會列很多新年願望,但其實有些願望瑣碎,經常會因為時間、工作狀態而放棄。

不久前讀到 Netflix -《零規則》,當中一段提到不做長期規劃,專注在短期和當下的目標,因為我們無法預測未來,長期的規劃有時反而限制了成長、調整。

我的例子來說,有一些規劃反而因為拖延症、完美主義導致失敗,而這樣的失敗又使我更提不起勁完成其他項目,我放下對這些目標過度的期待,不假設這些目標『一定』要怎麼樣完成,而是注重在『我做了』,先從這樣最微小一的一步開始。我發現這樣對我來說會更減少拖延症。

但如果我們都只專注眼前事物反而更容易忽略大環境、方向呢?

前述所說的長期的規劃,指的是工作或生活二到五年以上的安排,像是三年後的自己要做什麼樣的工作、獲得什麼樣的職稱或地位。這些規劃都難能保證兩年內會不會有其他事情而改變。

即使沒有長期的規劃,只要內心裡有一個核心理念、原則支持著,那麼不管工作或生活如何變化,自己也能做出『當下』適合的決定了。

這個核心理念可能很抽象,例如我不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、我想要好好的珍惜做過的事等,我想要嘗試、玩有趣的企劃等,這會讓我更專注在執行這些事,比較不會受到旁人的影響。

失敗並不可恥

失敗真的並不可恥,做錯真的並不可恥。今年最大的課題就是學著不要太過苛責、放大失敗的自己。

我必須放下內心裡辱罵和詆毀自己的聲音,而專注在如何修正錯誤、改善;就事論事。

這些自我貶低的聲音影響我羞於檢視、甚至忽略失敗的原因,希望我能學著用更柔軟而平靜的內心承認這些錯誤,並且接納它。

結語

實際 2021 的計畫幾乎都是在 3 月初訂定,計畫有大有小。有些計畫訂定時是臨時決定,沒有想太多,等到時間有空時再想如何進行。所以有蠻多計畫是同時進行,有可能某些天工作比例稍重就暫緩,或是將執行一些計畫的心力減少,先只要『有做』就好,過一段(很長的時間)來檢視成果,這樣對我來說相對來說,有時是一種動力。希望計畫會越來越順利。